普通人的美国梦:赴美生子和政治庇护

内容列表

在北京的繁华都市中,王明和李萍是一对年轻的夫妇。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们决定前往美国,不仅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也为了给即将出生的孩子一个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抵达美国后,王明和李萍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然而,正当他们为即将迎来新生命而充满期待时,他们陷入了一场身份困境,他们的旅游签证只允许他们在美国停留180天,眼看即将到期。可是他们真的喜欢美国,并且他们还参加了美国的教会活动。

由于签证的限制,他们开始考虑是否能够寻求政治庇护,为他们的家庭争取更稳定的未来。在美国的大城市,他们接触到了一位专业的移民顾问,开始了庇护申请过程。

顾问帮助他们详细描述了在中国可能面临的政治迫害风险,尤其是对即将出生的孩子的担忧。王明和李萍通过逐步整理证据,清晰地阐述了自己在中国可能面临的政治和社会压力。

在庇护申请的过程中,王明和李萍积极融入当地社区,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不仅为他们的庇护申请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也为他们在美国建立起了一个真正的家。

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成为了他们心灵最深处的幸福时刻。一年以后,庇护申请的决定终于下来,他们被授予了政治庇护,为他们的新生活奠定了基础。此后,他们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了绿卡,正式成为美国永久居民。

在美国,王明和李萍用辛勤的努力为孩子创造了更好的成长环境。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一个充满坎坷却又充满希望的移民之路,展现了普通人对美国梦的追逐和为家庭争取幸福未来的决心。

点击热点文章

Share the Post:

Related Posts

获得庇护绿卡后,不要急着入籍!避免家庭成员陷入身份困境

在美国,获得绿卡后入籍成为公民是许多移民的最终目标。然而,对于通过庇护获得绿卡的人来说,过早入籍可能会对尚未获得绿卡的家庭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揭示这个问题,并探讨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补救。 案例:过早入籍带来的麻烦 Jay是一位通过庇护获得绿卡的移民。他作为主申请人成功拿到了永久居民身份,随行的妻子作为附属申请人仍在等待绿卡批准。然而,由于Jay满足了入籍条件,他没有多想便提交了公民申请并顺利通过。然而,在他入籍后,妻子的绿卡申请被拒绝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根据移民法,庇护附属申请人的身份依赖于主申请人的庇护身份。如果主申请人入籍,庇护身份自动失效,这意味着附属申请人将失去庇护保护,从而无法继续绿卡申请。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发生问题后的补救方法:Nunc Pro Tunc 庇护申请 如果你已经入籍,导致家属的绿卡申请被拒,以下是可行的补救措施: 提交“Nunc Pro Tunc”庇护申请:这种程序允许你的家属重新申请庇护,并将其庇护身份追溯到你作为主申请人时的生效日期。这将帮助他们恢复庇护身份,并继续绿卡申请。 什么是“Nunc Pro Tunc”? “Nunc Pro Tunc”是一种拉丁术语,意思是“追溯至原日期”。在移民法中,这个程序允许申请人通过重新提交庇护申请,将他们的庇护身份追溯到以前的有效日期。这种方式主要用来纠正由于技术性问题或不可避免的原因而导致的身份问题。 在上述案例中,Jay的妻子因为主申请人入籍而失去了附属庇护身份。“Nunc

Read More

待决庇护申请者是否可以通过雇主担保申请绿卡?

对于许多正在等待庇护申请裁定的朋友来说,长时间的等待让人焦虑。与此同时,许多人也会考虑是否可以通过其他合法途径,比如雇主担保类别,申请绿卡来改变目前的身份状态。最近,有待决庇护申请者就这一问题进行提问,我们提供了相关解答。这一问题和回答或许能够为有类似情况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问题背景: 提问者的情况如下: 我们的专业解答: 待决庇护状态下申请绿卡的核心问题: 根据我们的解答和庇护法律的常见规定,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 待决庇护状态是否满足绿卡申请的基本条件? 待决庇护状态本身是一种合法身份,持有者可以获得工作许可(EAD)。然而,身份调整申请(Adjustment of Status, I-485)要求申请人: 虽然待决庇护状态通常符合第二点,但申请者必须确保自己在入境时没有违反移民法律,例如以非移民签证入境但隐瞒了移民意图等。 2. 雇主担保类别对待决庇护申请者的意义: 雇主担保类别是美国移民法中一条重要的绿卡申请途径,主要包括EB-2和EB-3类别。如果申请者能够找到符合条件的雇主,并完成劳工证申请(PERM)等流程,则有机会通过该途径获得永久居民身份。但需要注意: 3. 离境与入境禁令的潜在风险: 如果庇护申请者曾有非法滞留或身份过期的情况,即使雇主担保流程获得批准,也可能被要求离境完成绿卡申请。然而,离境可能触发入境禁令(3年或10年),这对大多数申请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因此,在行动前,必须与专业人士评估所有潜在风险,避免因为离境而导致申请失败。 结语:

Read More